扑克杂谈(一)
2016-03-15 21:18      点击次数:      分享本页二维码

 

扑克文化
        如今扑克牌已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工具。它以其特有的多幅画面、传播广泛以及大众化的特点,正在成为一种文化平台,甚至已是一种宣传载体。中国的主题扑克设计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早在一九五九年,中国就发行了第一副以体育为内容的主题扑克,中国是扑克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年生产扑克十六亿副。
单从大众娱乐方面,从打牌的角度来说,就其乐无穷,打好牌,必须要具备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对于真正的牌手来说,打牌这一过程更像是玩一场杀人游戏,必须要揣摩每位参赛选手的心理,当最后一副牌结束的时候就犹如最终揭晓答案,验证每位牌手的心里判断,牌手间的默契程度等都在整个打牌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个比喻很形象——打牌更像是人生,在打牌的过程中如果你想胜出,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判断力,同时在关键时刻也必须要会去舍弃,另外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和勇气,人生不也是如此么?只有这样你才能站在最高点。    
打牌的过程中可以娱乐身心、可以斗智斗勇、可以增进友谊、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等,打牌能使一个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得以很好体现,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看一个人的品性,可以选择和他一起打牌,通过其对待好牌、烂牌的处理方式,通过观察其对待输赢的态度,通过观察他与对家彼此间的配合等诸多方面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不算熟悉的人的人品。
(投稿人:龙小琳)
 
 
“双升”扑克牌的民俗文化
我们开展的“双升扑克牌大赛”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经历上千场的比赛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扑克牌自身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场场的比赛中,得到彰显。
“双升”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有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他之所以能够风靡全国,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既有易操易学,文明健康的特点,也有规则设定上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还有其益智健脑的功能,和争胜对抗的属性。但是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源于中国观世、为人、处事在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的概括与集合。它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朴素的哲学思想,典型的军事谋略,国人的生活理念以及浓郁的时代特色。
我们知道“双升”既然是一种大众民俗文化现象,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文化产品的问世,有些是人类主观所为,而许多则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自然积累形成。诸如汉字,虽然是通过少数人整理,但整理者并不是创造和发明者。又如歌唱,是人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用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没有准确地发明人。再如扭秧歌、踩高跷等,也说不清楚是谁发明的,流传至今,成为广布神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升”亦如此,它来自民间,是老百姓自己的发明创造。尽管扑克牌的图案是西方的国王和王后之类,且不说最早发明扑克牌游戏还要追溯到古代的中国,仅扑克玩法的“洋为中用”和扑克玩法的“中国制造”就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如“赶大车”、“5,10K”、“拱猪”、“斗地主”、“找朋友”、“捉黑A”等在中国民间流行的的上百种游戏形式,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中国老百姓的聪明和创造能力。“双升”游戏的形成,是扑克牌玩法中的一种,更是智慧含量的集大成者,令其他扑克形式望其项背。况且还有全国各地的十几种打法,正向中国大地的汉语方言一样,使“双升”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生动。
“双升”还是一门艺术。其布局就像是是一幅画的构图,整个行牌过程像是一幅大写意的画家,时而粗犷奔放,时而精雕细作,激情四溢,荡气回肠,令人如痴如醉,叹为观止。也许,“双升”永远也打不到完全精确计算,无误打击的境界,但心到,思路到,配之恰当的战术技巧,定是一名牌手对艺术的真正体验的超值享受打造出精美的作品。
在这里,我们将“双升”定位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还有一条,就是与其他一些项目比较,它的大众性更加强势。无论是国家机关的部长,还是军队的将军,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兄弟,数以亿计的人对“双升”情有独钟,是民间化的文化产品。在中国大地,很难有其他棋牌类休闲项目在人数和规模上可以与其媲美。
从文化角度看,“双升”既是集团性群众文化现象,又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符号诠释,也必将会对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国人聪明和智慧的提升,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经过全国数亿多人的精心培养,“双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最终成为最优秀的项目。
近年来“双升扑克牌比赛”能够得到众多百姓的参与和友善支持,是因为他们看重扑克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定位,这和我们所秉持的“以牌会友,增进友谊”的观点一致,能给百姓在茶余饭后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作为传播这一文化价值的载体,在提倡社会和谐、文明等方面扑克牌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投稿人:朱玉川)
 
 
扑克的认识与文化
我对扑克的认识
从小对扑克和相关竞技类的游戏不感兴趣,由其是扑克,一直误以为打扑克与赌博、上瘾的事情划上等号,身怕自己掉进这个泥潭,爬不出来,所以对学打扑克与生俱来的抗拒。但当我在火车上、朋友聚会时,时常很羡慕大家通过扑克牌游戏中找到的乐趣,内心也很渴望与大家一起开心、大笑。后来想想,扑克其实是一味药,它会让寂寞的人找到快乐,会让陌生的人走到一起,它会帮助人们开发智力。
通过这几年来举办姚记扑克大赛,作为工作人员努力恶补了这几年没有学过的扑克游戏,体会到扑克给我带来的很多乐趣。
扑克的由来
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扑克的来历,越发让我认识了扑克,源远流长。人们只知道扑克传自外国欧洲,其实纸质玩具,起源于中国。远在古代周朝初,传说年幼的周成王在宫庭中与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种“削桐叶为圭”的游戏。那时尚未发明纸张,故以树叶为玩具。唐、宋时代,中国的祖先发明了一种纸牌,既可游戏,亦可赌博,称“叶子戏”。又有传说大将军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上自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均乐此不疲。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纸牌,每副有40张,分4类。牌上图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清末至民国后,纸牌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人们称纸牌。建国前后,潮汕民间还盛行纸牌赌博,玩法由简单的排列式而逐渐趋多种多样,每张纸牌上绘印110点的数码,或绘印上象棋上的“帅、仕、相、车等32字,分红、青、黑、白4色,共64张,作为排列式赌博。24人共赌。
大约公元13世纪,这种纸牌戏,传到欧洲,经过一段时期,纸牌演变为卡片,逐渐形成了目前普遍的扑克牌,成为国际性纸牌。
最早扑克牌张数,各地不一。意大利的每副78张,德国的每副32张,西班牙的每副40张,法国的每副52张。
以后成为国际性扑克牌每副52张,再加上”丑角“(Joker,亦称大小王或大小鬼)两张,共54张。至此,扑克牌上花色、点数及kqj图案,基本上定型了。
扑克牌分四种花色,分别是黑桃、红桃、方角、梅花。四种花色有不同称呼。法国人称“矛、心、方形、丁香叶”,德国人称“叶、心、铃、橡树果”,意大利人称为“剑、硬币、棍、酒杯”。
后来西方人根据天文学中的历法,把这种纸牌游戏卡片统一内容,定为54张,四种花色。这样,经过长久时间的演变,逐渐趋于一致。
扑克牌玩法有多种,最普通的有桥牌、打百分、钓红点、拍百、21点等,不一而足。由于扑克牌的牌数符合天文学的历法,故有扑克是历法的缩影的说法,理由是:
扑克牌54张,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副牌大猫代表太阳,小猫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红桃、方片代表白昼,黑桃,梅花代表黑夜;每一季13个星期与扑克每一花色的牌数正好是13张,13张牌的点数相加是364再加上小猫的一点,是365,与一般年份天数相同;如果再加大猫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天数。扑克牌的kqj等共有12张,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12个星座。
现在的扑克不仅有纸制的,还有许多其他材质的。有景泰蓝包金的扑克、金箔银箔做的扑克、水晶扑克、玛瑙扑克、象牙扑克、象骨扑克、牛角牛骨扑克、竹制扑克、有机玻璃扑克、玻璃钢扑克……这些扑克牌都是用来收藏的,很少用来打。比如玛瑙扑克、象牙象骨扑克、牛角牛骨扑克虽然都被做成了麻将的形状,但玩的时候还是扑克的玩法。另外还有许多异型扑克,如圆形、圣诞树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据了解,全国最大的扑克牌是天津杨旭超收藏的麒麟扑克,长56厘米,宽36.5厘米;最小的扑克牌只有小拇指指甲那么大。
(投稿人:徐雅芬)
 
 
扑克的作用
扑克是娱乐游戏,锻炼人的大脑思维和团队精神,交友放松的消遣娱乐。同样的牌,通过组合起到不同的结果,考验人的智力,赢的高兴,输的也轻松,主要开心为主,能起到娱乐作用。
我在单位经常搞扑克比赛,看到大家高兴,就是我们活动的目的。通过扑克比赛使大家相聚,增加友谊,联谊感情,构建和谐环境,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内容。作为公益的的全民健身活动,能为社区居民服务好事我们光荣的任务,通过扑克给社区居民带来快乐是我们的荣幸。
扑克还有收藏、宣传、广告、礼品的作用,不同的主题内容起到不同的作用,使扑克文化加以升华。
(投稿人:王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