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汇今 创意点亮新生活
2016-03-15 23:14      点击次数:      分享本页二维码

图为文博会展览现场

  正在进入寒冷冬季的北京,燃烧着创意的热情。第七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接近尾声,趁着周末时光,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并体验本届文博会带来的文化与科技创意。为期4天,展场总面积5.5万平方米,海内外2000多家厂商参展——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尽显魅力,世界文化在这里与之交相辉映。展馆内飘起的“科技味儿”诠释着本届文博会“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的主题。

  文化+科技 3D走进生活

  如今3D技术“玩”得风生水起,在此次文博会上,颇有无孔不入的架势。海淀展区用3D科技打造的“三山五园之梦幻圆明园”,以清初文人画家恽寿平淡逸画风与没骨画法为风格,将观众带入别样的世界。游走在多媒体空间中,圆明园的美景尽收眼底,用手指轻轻一碰,屏幕中的花朵争奇斗艳,让人身临其境。

  走过“梦幻圆明园”,来到“茶馆”。当舞台剧《茶馆》以3D立体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时,剧中演员的表演似乎触手可及,一言一行都如此真实……据介绍,北京西城区正在考虑建设专门的3D剧场,用于播放《茶馆》、《蔡文姬》、《甲子园》等这类经典舞台剧的3D版本。

  “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文化的多样性,有了多样性才有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的发展空间。现在中国不仅城市发展迅猛,农村地区也在高速开发,文创产业的机会无所不在。”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国际专家顾问团的乔迪·帕尔多认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景非常广阔。

  3D的概念还穿越到天空乃至太空之中。近期的天气情况,观众“触”手可及。戴上3D眼镜,三维云图不停变幻,天气发展趋向明朗地呈现于眼前。观众还可以通过虚拟演播室,体验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过程,做一回天气预报员。最吸引人的则是“航天体验舱——手控交会对接”,把空间科技数字化处理,让观众实操对接全过程,体验宇航员的太空任务。体验者可通过两个手柄、六个维度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整个交会对接过程。

  “来参观文博会之前,我感觉它是一个宏观的、关乎产业的盛会。体验过各展馆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在给我们讲故事,而科技作为辅助手段,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了。曾经看起来离我们很远的技术,确实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观众刘雯说完,向家庭亲子机器人展台走去,几名观众正和机器人玩得不亦乐乎。

  文化+创意 开启惊喜之旅

  在本届文博会开幕晚会上,创新、创意、创造理念贯穿始终。其中,《北京人的一天》由表演者在台前组合成各种生动的造型,配合大屏幕中的动画,展现北京人丰富精彩的一天,光影技术与奇思妙想完美结合,精彩纷呈。来自新疆的歌舞小达人带领一群可爱的孩子表演的童趣版《江南Style》,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韩国国际文化交流院事务总长宋基出认为,应当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新鲜创意,来推动文创产业。他以全球流行的《江南style》为例,在韩国很早就有这样一种游戏,主角和观众一起跳舞,“鸟叔”的舞蹈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新鲜元素。宋基出认为,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很多文化内容可以用来温故而出新,注入一点新颖创意灵感,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市场成功。

  此外,北京各区县也在展馆内打起“擂台”,比拼创意。从艺术品电子身份证,到“未来教室”,西城展区集中推出一批高科技含量高的创意产品。其中鉴定古玩字画的新手段——给古玩艺术品订制“电子身份证”,实用而有新意。工作人员手持扫码机,对着一幅书画作品轻轻一扫,作品的名称、年代、特征、作者甚至之前的交易记录迅速被调出。原来,工作人员将这幅作品上植入了一枚小小的芯片,“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在不破坏艺术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对艺术品的真实性给予最有效的保障。”未来这种技术有望普遍应用于书画鉴定中。

  “创意之旅——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游”是东城区带来的新点子,包括嘉诚印象藏经馆17号、东雍创业谷、人民美术文化园、方家46号等9个旅游站点。这些胡同创意工厂散落在雍和宫、国子监、钟鼓楼以及南锣鼓巷等知名旅游景点附近,国内外游客在游览北京时,除名胜古迹外,也可以走进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享受北京古老胡同文化、旧工厂遗迹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创意之旅。帕尔多认为,只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他建议中国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发展文化旅游,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文化部部长、文博会组委会主席蔡武表示,第七届文博会坚持北京搭台、全国唱戏、面向世界的活动定位和服务宗旨,最大程度涵盖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为海内外文化产业界提供了良好的产品交易、项目合作和文化投资的渠道。展馆内,观众手中的相机“咔嚓”作响,一个个文化创意被记录、铭记。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博会正如一个节日,属于行业,也属于个人。